政治思想史杂志社
分享到:

政治思想史杂志

《政治思想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10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教改论谈、教法与学法、命题研究、能力培养、资料荟萃、英语角等。
  • 主管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674-8662
  • 国内刊号:12-1419/D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10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5
  • 复合影响因子:0.4
  • 综合影响因子:0.382
期刊级别: CSSCI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政治思想史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政治思想史杂志本刊特稿

墨翟兼爱互利、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的社会政治观

摘要:墨翟所创之墨学在春秋战国时与儒学并称显学。但与儒学不同,墨子的思想主要反映了劳动人们的利益和愿望。他认为自利而不相爱是社会无序、人民痛苦的根源,进而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救世之道。在国家观上,他认为没有强有力的国家就无法做到兼爱互利、实现众利,因而主张尚同尚贤,即建立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并选贤任能。他认识到统治者是否节俭的政治意义,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批判统治者奢侈无度的行为和儒家厚葬久丧的思想,主张节用节葬。
1-9

古典儒学与轴心时代的突破

摘要:史华慈先生近来出版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重新开启了古代中国轴心时代的突破这个话题。②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要探讨两个特定的问题:第一,这个突破之开端的时间定位问题;第二,古典儒学的发展当中所体现的这个突破的特质问题。
10-21
政治思想史杂志西方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式民主”还是“麦考米克式民主”?——评麦考米克著《马基雅维利式民主》

摘要:麦考米克所著的《马基雅维利式民主》既深刻又片面。麦考米克通过解释马基雅维利,对选举民主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建构出一个有助于平民制约本国经济精英之政治控制力的制度模型,这在全球多数国家都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局面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麦考米克使用了过于简单的解释方法,将说服"大人物"出身的青年接受更为平民主义的政制作为马基雅维利写作《李维史论》的根本目的,大大降低了帝国建构在马基雅维利理论中的地位,从而未能展现出有德性的"大人物"在政治共同体中的积极作用。
22-42

论马基雅维利的“自主性”国家

摘要:马基雅维利在《李维史论》中的国家观念带有强烈的自主性特征。共和国中立于具体的社会阶层,用体制或法律取代了君主与公民相对立,并且具有攫取社会财富的能力。共和国的公民不必担心生产的财富受到侵犯,这会使得他们混淆产品与战利品的区别,在战后与国争利。由于军民一体的制度,共和国的将领可以通过买好士兵,形成政治派系。为此,马基雅维利提出了"国富民穷"的主张,希望能将全部的战利品上缴国库。他认为,一个拥有强大"自主性"国家与公民自由之间是不矛盾的。
43-63

为康德革命理论的一致性辩护

摘要:康德对革命权的否定似乎既与他的启蒙精神相悖,也与他对法国大革命的赞赏相冲突。但事实上,康德的反革命权理论与其法权哲学是一致的,公民宪政的理念体现了这种一致性。而且,只有基于该理念现实性条件的论证,才能把握康德反革命权理论的绝对性特征。康德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赏也仅仅表明他对这场运动所秉持理念的赞同,而不意味着他承认这场运动的合法性。在否定革命权利的同时,康德认为迈向公民宪政的唯一切实途径只能是理性的启蒙。
64-99

《威廉·退尔》与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衰

摘要:《威廉·退尔》中的群众形象彻底颠覆了西方思想史对群众的主流叙述:他们不再是群氓和乌合之众,而是自由且富有美德的人民和有着集体意志并统一行动的民族。产生这种转变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它从独特而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中寻找资源,对抗法国启蒙教条和文化霸权的结果,就是使得作为民族文化创造、传播与承载者的"人民共同体"成为赞美、崇拜和效忠的对象。与之俱来的对民族、国家的畸形崇拜与民粹主义基因,又体现出文化民族主义的脆弱与潜伏着的危险。
100-111

弥赛亚精神与幽灵性:德里达与马克思的合与分

摘要:德里达与马克思这两位杰出的犹太思想家既有重大的分歧,也有深刻的契合。德里达用弥赛亚精神和幽灵性的概念重新阐发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德里达认为,共产主义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救世承诺和开放的未来框架。但他又相信,由于对幽灵性的异质因素的抑制,马克思主义未能充分开掘其弥赛亚精神的潜力。当然,德里达对马克思的理解同样受制于他自己的局限,尤其是解构主义对欧洲传统"在场论"的畏惧,结果冲淡了马克思理论的历史性和批判性。
112-123
政治思想史杂志日本政治思想

东亚政治文明思辨中的古学之兴——朱舜水、山鹿素行、荻生徂徕

摘要:17世纪在日本出现的儒学新学派古学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孤立的本土自生的。这不但有悖历史真实,更有走向建构狭隘地域民族主义之危。通过对原始文献的交叉求证可以发现,在明末事古学办昌古社、后成为德川幕府水户藩主德川光国宾师的朱舜水对日本古学创始人山鹿素行与荻生徂徕从宋儒转向古学有重大影响。山鹿素行与舜水有密切的交往,在古学方面的主张与舜水雷同。荻生徂徕转向儒学,则受到朱舜水的著述、伊藤仁斋的启发、仁斋门生及舜水门生的影响。
124-152

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张力——清水几太郎与战后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

摘要:在战后日本知识分子群体中,清水几太郎是一位不容忽视而又极具争议的人物,其思想历程体现着战后日本知识分子思想的典型特征。清水自战前以来经历了多次思想“变节”,对其思想内涵有从“和平主义”到“民族主义”的各种不同解读。但是,清水的思想无法简单用“民族主义”来概括,他的“民主主义”又体现出与丸山真男等"和平民主时代"学者的差异,其背后一以贯之的是易于屈从于既成事实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这种实用主义思维方式是战后日本社会政治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153-166
政治思想史杂志学术访谈

历史地研究政治理论:昆廷·斯金纳访谈

摘要:斯金纳是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家,在汉语学界已出版的译著颇多。本访问稿在2012年出版的《与当代政治理论家对话》一书中发表①,其中有些想法是斯金纳过去文稿没有记载的,我们将之中译发表,期待借此加深汉语学界对斯金纳和剑桥学派的认识。访问稿本无注脚,我们在必要部分补充若干按语,借此方便汉语读者理解。
167-182
政治思想史杂志书评

《公共领域中的伦理学》书评

摘要:《公共领域中的伦理学》②是一本讨论道德、政治与法律的有力论文集。论文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专门讨论福利(well-being);第二部分则讨论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这些论文既想在解释(explications)的意义上,也想在例证(exemplification)的意义上来阐明拉兹以前的著作。这个阐明是拉兹整体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至于可以给予它们一个中世纪式的名称——阐释(illumination)。
183-189

从哲学史范式转向治理秩序史范式——从《春秋战国思想史探微》谈起

摘要:李若晖教授所著《春秋战国思想史探微》①是近年出版的一部出色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著作,非常值得阅读和评论。在书中,李若晖教授自谓,“本书从制度与义理互动的角度对春秋战国思想史进行了探讨”,并引康有为之说曰: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卷首《凡例》开篇即言:凡天下之大,
190-195

ABSTRACTS

197-200

约稿启事

摘要:一、《政治思想史》杂志前身为《中西政治文化论丛》辑刊(2001年创办,到2009年共计出版了7辑),2010年正式改为期刊出版发行,更名为《政治思想史》,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承办;本刊为季刊,每季末月10日出版。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