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史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政治思想史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 12-1419/D 国内刊号
  • 1674-8662 国际刊号
  • 0.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政治思想史是天津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1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天津师范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政治思想史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国现代政治思想、日本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_英国政治思想、学术评论、书评

政治思想史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治臣民、术防重臣-韩非法术观论析1-18

摘要:为重建母国政治秩序,韩非提出了“法治臣民、术防重臣”的政治主张.这将传统的“君-臣-民”线性统治在权力顶层替换为“君-民”“君-臣”两条线索,将民和臣同时视为君权的对立面.韩非的法治具有预期确定、塑造公共理性的优点,解决了国家基本秩序稳定的问题.鉴于法不能有效约束重臣,他又提出“术防重臣”作为加强秩序的手段.当“法”走向“术”,君主统治方式由“规范”转为“防范”,就会最终导致君主集权下“权力的不均衡散布”状态。

“以中人为制”-王安石政治思想的人性基点与制度理念19-35

摘要:王安石在熙宁首对中提出“以中人为制”,这一观念在他的全部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所谓“以中人为制”就是以君主为主体,以中人为对象,由大有为的君主对天下之士进行思想、行为的改造,使其成为实现三代之治的工具.这种思想的体制根源在于君主专制政体下君主通过对爵禄的完全垄断而控制官僚的经济命脉.这反映出王安石的思想有着浓厚的法家色彩.

自然政治观:泰国佛使尊者与老子的比较研究36-56

摘要:当代泰国高僧佛使尊者提出以“自然”为旨趣的经济政治观,即使人类社会恢复到清净、平衡、健全的正常状态,在诸多方面可与《老子》古意遥相呼应.在经济上,主张克制贪婪争夺并以慈悲心分享,且要为社区利益积极劳动;在政治上,强调领导者的伦理责任,同时也把“民主”理念很好地融入了自然观念.在世俗价值的基础上,佛使尊者与老子都指出究竟的自然应超越善恶二元对立,以无我无为的智慧参与万物平衡的秩序.

政治的“封建”与历史的“封建”-论现代政治观念与西欧“封建”概念的界定57-80

摘要:西欧“封建”概念源于“封土起源”议题所设定的封建话语,围绕这-议题,14-16世纪的法学家主要产生了“罗马论题”和“日耳曼论题”的分歧,其实质则是帝国法权制度与主权国家建构之间的政治观念之争.与基于德性教育来建立人的共同生活的古典政治性思想不同,这种争论着眼于实现政治社会建构的制度性问题,这类问题不仅成为了现代政治的核心问题,同时也确立了现代史学的政治观念基础,进而最终决定了“封建概念在现代史学中的理论困境”.

现代意大利政治思想中公民社会观念的提出81-102

摘要:“公民社会”(civilsociety)是现代欧洲史上一个典型的政治思想概念.意大利的哲学家对这一概念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实际上,从18世纪至今,没有哪个国家的政治思想中“公民社会”理论的发展达到了像在意大利那样的高度.

现代神学的世俗化形态-论康德哲学的非对称性结构103-116

摘要:康德在自由与必然之间、自律与他律之间、启示与理性之间的非对称性关系设定,既显示了他在科学至上的启蒙时代追问“人是什么”的张力结构,也反映了一位哲学家在此时代处境中无法摆脱的宗教体验.如果以“人是什么”作为主题,以神权、人权、政权与物权的互动关系为坐标,康德哲学可以视为现代神学的一种世俗化展开.考察康德哲学的非对称性结构,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西学的立体结构与发展趋向,具有极强的“标本”意义.

康德公共性理论的三个层面117-134

摘要:公共性理论是康德政治思想的重要部分.理解这-理论,须将康德的相关文本置于三大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的理论框架下分析,明晰其对“人”的思考和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康德公共性理论包含三层含义:公共性的实践表现-“理性的公开运用”;公共性的先天条件-“反思判断力”的“共同感”;公共性的先验原则-“公共法权”的“公开性”.康德对革命的反对,对国家权威的绝对肯定,对公共性适用范围的差异对待,以及对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模糊处理则是其局限性.

施米特、敌人和国际秩序135-163

摘要:施米特阐述了传统的敌人概念在欧洲公法上的确立,以及这个概念在以英美为主导的新世界秩序中被破坏的过程.而在当前国际政治秩序中出现的反恐战争里,恐怖主义导致了对战争和敌人概念的重新界定.从这种历史性的视野中显示出的,不仅有敌人之地位和尊严在法权上被建立的依据,也有它逐步被剥夺和消解的过程.

康托洛维茨的“活的法”概念164-182

摘要:康托洛维茨置独体法人概念于《国王的两个身体》的导论中.作为“法人学说”和“独体法人”概念先驱的“活的法”概念,在《国王的两个身体》“弗里德里希二世”-节中极具绝对主义色彩,被“布莱克顿”-节对《王权法》帝国立法权利来源的宪政主义解释所颠倒.换言之,“活的法”概念被康托洛维茨作为潜藏要素整合进宪政主义的架构当中.不过,如果随着世俗化进程的加剧,宪政主义的神学色彩脱落,那么,“活的法”在宪政主义架构中便成为冗余.反之,如果在后世俗时代,神学和政治之间存在永久的乡愁,康托洛维茨的整合便是成功的.

现代政治两条路线的融合与张力-评李猛的《自然社会》183-195

摘要:2015年以来,一本政治哲学著作成为学人争相阅读的著作,并且这一潮流在以后的岁月里仍会继续.这就是学界期待已久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李猛教授的第一本著作《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以下简称《自然社会》)(出版.如李猛教授的友人所言,这本著作也许可以算作他们70后这代学者对学界的一个交代.